【转载】丑老婆是“三顾茅庐”的敲门砖

 

丑老婆是“三顾茅庐”的敲门砖

文/胡荣荣

 

我说,诸葛亮之所以鞠躬尽瘁,其实是因为老婆长得丑,所以诸葛亮才不愿意回家,尽量泡在工作单位里,甚至动不动就以北伐的名义,出差一次就是好长一段时间,归根结底,是因为嫌老婆的容貌不太那个,有人不乐意了,说诸葛亮和他的丑老婆之间,其实夫妻关系好得很呢,好像他亲眼看见似的。

其实第一个说出诸葛亮夫妻关系不太如大众所想像的那样和谐的人,乃是《三国演义》的作者罗贯中他。我不过是把罗贯中含蓄一点说过的意思,更直白的指出了而已。

刘备三顾茅庐去见诸葛亮,去了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的一面,诸葛亮到哪里去了?当然是离家出走了。《三国志》上虽然没有具体说出刘备为什么去了三次才见到面,但罗贯中的演绎却很有意思。他应该是第一个委婉而间接地说出了诸葛亮不愿意呆在家里的理由。

喜欢诸葛亮的人总是喜欢从政治上给诸葛亮找个理由,意思是诸葛亮在耍大牌的风范,故意给刘备吃个闭门羹。我也喜欢诸葛亮,但我很明白,这又不是在拍谍战片,诸葛亮为什么要一见刘备出门来请自己做军师了,于是就赶紧藏起来躲猫猫?

刘备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,那是因为诸葛亮出门了。诸葛亮这时候和黄女士结婚不过一、二年,一般应该套用一句成语,那叫“如胶似漆”的婚姻蜜月期,但问题在于,本来应该还在浓情蜜月的时候,诸葛亮却丢下了年轻的妻子而不顾,出门了。不是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出差,只是不愿意呆在家里,这不是夫妻感情不和的初步症状是什么?

刘备第一次去请诸葛亮,遇见了诸葛亮的那些朋友,可见诸葛亮不是去见朋友了。第二次去请诸葛亮,遇见了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,作者暗示了诸葛亮没有去见丈母娘。

刘备第三次去诸葛亮的家里,总算见到了诸葛亮。这时候诸葛亮正在睡觉,大白天的。一个小伙子大白天睡觉,不正是为了避免晚上和他的夫人同床共枕?上次刘备去的时候,可亲眼看到过诸葛亮的弟弟白天在读书。

刘备之所以三顾茅庐而请出诸葛亮,乃是因为荆州一带的知识分子交口称赞诸葛亮的胸中才学。不然的话,一个毫无工作实绩的年轻人,怎么能够打动刘备的心?而荆州的读书人之所以愿意推荐诸葛亮,只不过因为诸葛亮是黄承彦的女婿耳。因为小名阿丑的黄家姑娘,背后有着二座厚实的靠山,她的舅舅乃是荆州的常务副省长蔡瑁(就是那个多次想要谋害刘备的蔡瑁),她的姨父正是荆州地区的党政军一把手刘表。如果老婆大人身后没有了这样厉害的靠山,诸葛亮真的还会愿意和她结婚吗?我很怀疑。

吴蜀战争之后,吴国大将陆逊带兵追击蜀兵,受困于诸葛亮的石头阵。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,把陆逊带出了石头堆。问他,说道自己是“诸葛亮的丈人,因诸葛亮吩咐过,如有东吴大将陷入了阵中,莫要带他出来。”所以他就一直居住在此地,以便等待给东吴军做向导的机会。可见这老丈人对自己的女婿的行为也颇不以为然。既然老丈人和女婿不和,那么诸葛亮和他老婆的关系,就一定密切吗?

罗贯中的眼光固然独到。

作为一个利用婚姻来改变农民地位的古代读书人,诸葛亮显然深得女婿教的精髓。所谓的女婿教,一般是指利用女方家族的地位和实力,来改变婚姻之中的男方的人身境遇的那些女婿们。古今中外,都不乏这样的例子。

当代著名的大贪官刘部长,在基层的时候,混上了一个副省长的女儿而平步青云,等他混到了厅局长后,又鸟枪换炮,泡上了军区司令的女儿而如愿进入部长行列。等到他自以为羽翼长成,想换个年轻漂亮老婆的时候,一下子失去了靠山,在部长的座椅上被反贪局抓了一个现行。

至于娱乐圈中,这样那样女婿教的有名男士就更多了,我们不再一一例举了吧?

有种观点认为,诸葛亮和他的夫人黄女士都是读书人,胸中有学问,所以就应该夫妻感情和睦,相敬如宾,这恐怕只是工农兵战士朴素的阶级感情的一厢情愿。他还天真地以为,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睡在了同一张床上,就不会闹离婚了?不妨想想,无产阶级男女革命家之间,够志同道合了吧?可离婚的人也照样多了去!仅仅因为只是读书人的身份,就可以证明诸葛亮的夫妻和睦了吗?非也非也。

诸葛亮对他的夫人,就算真的曾经有过一见钟情的蜜月时期,但闪婚之后也有闪离,我们连这样的故事也已经见得多了,没啥稀奇。所以不管在外人眼里,诸葛亮的夫妻感情有多么和睦,但诸葛亮东躲西藏的不愿意回家,总是事实吧?

诸葛亮和黄女士的婚姻乃是政治婚姻,因此尽管他们之间抱着“家丑不可外扬”的心态极力维护表面上的婚姻关系,却都改变不了诸葛亮利用丈母娘家的家族声誉和社会关系,来达到个人的目的这个事实。